
可新入门的钓友却往往就错在了第一步,由于对浮漂的理解认知不够,加上前辈们告诉的“重铅找底”直接就把大于浮漂吃铅量两三倍的铅皮加在铅皮座上,抛竿入

芦苇浮漂以南荻的茎秆风干后制作而成,有材质轻、浮力大、灵敏度高,浮漂语言夸张的优点。优点往往也能成为最大的缺点,由于灵敏度高,浮漂语言夸张,在对付小杂鱼多、乱口和滑口的鱼情时表现不理想。现在的芦苇又分带壳芦苇、去壳芦苇、血芦(实际为高粱杆)等,去壳芦苇比带壳芦苇好我不敢肯定,但是去壳芦苇比带壳芦苇更易爆顶是真的。

最近,我一般都是早上8点左右抵达“战场”,早晨的气温与水温都比较适宜,最主要的是空气清新水中含氧量高。这个季节的鱼一般在夜晚极少进食,饿了一晚的鱼,有时不到天亮就开始寻找食物,到了11点多时鱼就基本吃饱了,由于中午光照充足,水的中上层水温变高,有“趋温”习性的鱼就会游到中上层。我想或许跟人一样吧,吃饱了以后要散散步,晒晒暖。

要说饵料里什么味型最广谱,那莫过于香和腥。无论全国各地大江南北,何样鱼种鱼饵都离不开腥和香。我们也经常说:“北方腥,南方香”,这是长期以来钓鱼人对鱼的认识,这和我们人的口味是相通的,都有地域性。周边的环境会影响鱼的食性,这都是长期的生活习惯导致的。我们今天就分解一下腥和香的类型以及应对的鱼种。

腥比香更容易招小鱼这是大家公认的。小鱼有着十分灵敏的嗅觉,比大鱼对诱饵的味道更为敏感。减小腥味饵料的比例或使用谷物原香型的饵料,降低对小鱼的诱惑。小鱼闹窝时应选择搓饵垂钓,开饵料时多揉打几下或稍加粘粉,减小线组入水饵料未到位以前的雾化,避免饵料被中上层小鱼截杀。